
10月29日下午,第一期博士先锋论坛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会上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张楠以“从学术入门到论文发表”为题,与大家分享了他在学术论文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张楠
参与的科研项目:
参与导师主持的 两项“国家基金” 与 一项“973计划项目”
学术成果:
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检索论文5篇,EI源刊(软件学报)录用1篇;
以导师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软件学报)1篇,会议论文1篇;
张楠博士于2013年进入中国矿业大学攻读硕士,由于硕士期间学习成绩以及科研能力表现优异,提前一年转博在矿大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硕士期间一共发表两篇论文,其中一篇在中文核心上刊出,另一篇被会议推荐到SCI期刊,同时硕士期间几篇论文在投,在博士阶段发表。目前以第一作者(导师外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论文8篇,计算机类三大学报两篇。

我将自己的学术入门划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硕士阶段的入门,入门后就与导师商议确定了方向。在两年的硕士生涯中,看文献仅限于一些知乎、博客。因此我在博一上学期就进行了调整,除了正常上课外,会有意识地自主的涉猎一些相关的知识,比如谱聚类、支持向量机与多标记学习等,这在我确立受限玻尔兹曼机与概率图为研究方向,以及博士期间的科研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看什么
在两年的硕士生涯中,我看文献仅限于一些知乎、博客和提出极限学习机的高影响因子的论文,而这只是简单地把一些算法和应用结合在一起,论文深度不够,而且这个方向相对简单。因此我在博一上学期就进行了调整,有意识地自主的涉猎一些相关的知识,比如谱聚类、支持向量机与多标记学习等,这在我确立受限玻尔兹曼机与概率图为研究方向,以及博士期间的科研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如何看
在论文的阅读过程中,我会仔细考虑算法的模型,尤其关注作者在提出这个模型时做出的一些假设,模型的可扩展方向在哪,还有哪些因素没有考虑等;对于文章用到的一些写作技巧、文章结构也要留心,通过多篇文献的阅读就会顿悟,原来看似高深的论文背后是有规律可循的。
3.看完呢
我们课题组有着非常好的学术氛围,有问题就可以相互讨论,并且每隔一段时间我们课题组就有一个整体学术讨论会。讨论会上导师和师兄弟都会针对你所提的方案,提出很多质疑或者展开激烈的讨论,经过这种学术讨论,可以对我的能力有极大的提升。

4.写综述
在撰写论文时,首先有个建议是,大家可以阅读完相关的几十篇文章后适当地做一个综述,对他们的系统模型、求解问题、求解技巧等进行多个方面的对比,有时你甚至可以举一反三,同时找到多个可以研究的小点。
5.有想法
当你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时,先不要急于动手,再做一下全面的文献调研,以免所做的工作已经被人做过或者有些你忽略的地方。

6.做实验
如果没有过此类研究,你就可以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代码的撰写,数据集的挑选,参数的选择,这些都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当然,你如果针对某一特定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自己设计出来数据集,且做出不错的成果,你也可以将数据集公开,一是方便大家验证,二是提高你的论文引用。
7.写论文
论文的撰写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科技文献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就在于多看多写。平常看到文章里好的描述方法和句式,用笔标记一下,经典论文和高引论文的一些行文方式以及文章结构也可以借鉴。实验做完进入论文撰写状态时,最好能一鼓作气、一气呵成,我一般要求自己两周内完成论文初稿的撰写,然后进行内容修改和格式审查。

8.投论文
论文终稿完成后,需要根据论文的创新性,理性地选择一个合适的期刊投稿,按照投稿系统的说明完成投稿流程。外审两到三个月就可能会有一审结果,也会碰到半年甚至以上的可能。拿到修改意见,对审稿人的意见要分析并逐条回答。并且回复意见中措辞一定要客气委婉,因为大多审稿人的审稿工作都是无偿的,所以尊重审稿人也是学术素养的良好体现。
最后分享一点,我们每学期在写小论文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大局观”,所谓的大局观是指你所做的工作最终都是需要体现在你的博士或者硕士论文中的,每一个研究点需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否则专家会质疑你有凑章节的嫌疑。因此,在考虑研究点的时候,你在脑海中最后有一个大致的研究版图,还需要再做什么。
导师风采

丁世飞
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大数据智能分析、深度学习等理论与应用研究。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4项。曾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江苏省教育研究自然科学奖2项、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1项。目前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与机器学习专委会副主任等。出版专著5本,在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和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篇,在Information Sciences,Knowledge-BasedSystems,Neurocomputing等国际主流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高被引论文1篇。
导师评价

丁世飞导师说道:读博士确实是十分辛苦的一个工作,必须耐得住寂寞,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有所收获。张楠的本科是在矿大读的,硕士读了两年转向博士,现在他是2015级,也就是博四,他的表现非常好,早已经达到了毕业的要求,但是我的目的就是让他表现的更好,争取获评江苏省优秀博士,之前我的博士生曾获得过,他现在在江苏大学任教,他和张楠两人不相上下。再来谈谈我的情况,我本不是矿大,现在是矿大,现在获得的一些国奖基金,973课题,都是在矿大取得的,矿大的平台高,气氛好,因此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最终总结一点,你只要努力了就不后悔,如果你这三年四年,睡觉玩游戏,就是在浪费青春浪费生命,那才是真正的遗憾,希望在读的博士生们一定好好的往前看,争取更早戴上博士帽。
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