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时候,我们在收到审稿意见后,时常会觉得有些慌,不知道从何下手。怎么回复比较好呢?这里面的讲究可得来说一说。
同行评议的意思是说,在某一个或若干领域的一些专家一起对某些领域的一项产品进行评价。本质上说就是让学术同行对论文进行把关。审稿人在看完论文后会把优点缺点告诉编辑。

以什么心态对待审稿意见?
其实,能走到这一步已经非常值得肯定了!这你不用怀疑自己。编辑既然决定把你的论文送审,说明他认可稿件的发表价值。
同行评审主要有两个作用:让编辑判断稿件该不该发;让作者知道论文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以及应该如何改进。
为了能及时顺利地发表,作者在回复审稿意见时也是很重要的,这其中也是有窍门的:
1.高度重视审稿人提出的问题,找出良好的解决办法,期刊编辑一般都会觉得这种做法很讨喜。
2.注意篇幅,重点的是。不用猜审稿人是谁。当审稿意见篇幅比较长时,很多审稿人为了不被认出来,都会故意调整语言习惯(用词和语法)。而且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的回信都该对事不对人,过分追究审稿人是谁对你没好处。
3.认真对待每条审稿意见。审稿人提到的每个点,你都得在稿件中做出相应的更改/澄清,或提供对你有用的证据。
4.我们应当带着善意去看审稿意见,这对提高稿件质量多少都有帮助。
怎么改稿?
下面就要开始动手改稿了,首先新建个 Word 文档,把收到的审稿意见复制粘贴上去。
分别用三种颜色做标注,比如:黑色 = 审稿意见,蓝色 = 你的回复,红色 = 文中做出的改动。把审稿人提出的观点、布置的任务做个分类。
分好类之后你有两个选择,一是按他们建议的改,二是反驳审稿人的说法,并给出有力证据供编辑参考。不管是哪种,都说得简单点!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表述越简单越好,别让自己陷进没必要的讨论里。
不要故意跳过审稿人提出的问题,有经验的审稿人和编辑一眼就能看出这些小动作。
有时候可能是你词不达意,审稿人理解不到位,才会对你产生质疑,所以自我解释是有必要的。
假如你改过图表,记得把相关部分复制粘贴到回信里,再把改动标出来。也可以在论文里把对应的改动标出来。
有时候你不一定认同审稿人的话,可能是他们对你的观点有误解。出现这样的情况时,简明扼要、有条理地做出解释,最好附带上其他文献,增加说服力来证明你的观点就行了。
编辑是最终做决定的人,而简洁明了、信息量又够的回信能给你加分。修好重投的论文可能会被送去二审,二审审稿人大概率会从原来的审稿人里选,人数通常大于一。不过要是一审审稿人都没空,也有可能另找别人来审。
写完回信,改完论文以后,自己再检查一遍,确保两篇文稿的语气专业、礼貌、冷静。你要凭风度和理智把编辑“拉到自己这边来”,这意味着要收起你对审稿人的负面情绪。还要感谢他们为审稿花的功夫,毕竟他们给你审稿属于义务劳动。

其他注意点
回复审稿意见时,别忘了知会共同作者一声,特别是当审稿意见五花八门啥都有,涉及你不熟悉的领域,或是要补实验。
不管你开头告没告诉他们,修好的论文和审稿意见最后都得经所有作者授权才能重投。
回信准备得差不多时,你还需要另写一封投稿信,总结你对审稿意见的想法(正面的、专业的)。其实这封信的作用是用来说服编辑所有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稿件没必要再送二审。但这只是理想状态,最终决定还要看编辑,也可能受期刊政策的影响。总之不要有侥幸心理,把编辑搞烦了可能会起反作用。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论文传到期刊系统里,再次等待结果。编辑对重投稿件的处理速度从几分钟到几个礼拜不等,取决于文章是否需要送审。
还有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你看到的审稿意见,编辑手上可能还有别的你看不见的保密内容。如果他/她觉得这些非官方的建议有可取之处,可能会给你指一指方向。还有的是,编辑还可能特别提到希望你修改的点。对这些建议应当一视同仁,甚至更上心,毕竟它们是编辑给的送分题。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有些人发现要改的地方实在多的不能接受,会考虑转投其它期刊。但是即便你换了一家期刊,但稿子有问题的地方还是有问题,该改的地方还是得改。有可能还会碰到同一批审稿人。所以还是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地把论文改好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