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时候,有出版社找我,说我的文章很好,想整理成一本书。
花了一年时间,这本书终于出版了。
经历了这本书的出版过程后,我大开眼界,对我国的出版业有了全新的认知。
首先就是出版一本书能赚多少钱这个问题。
出版社的编辑告诉我,普通作者的版税是6%,一般知名作者的版税可以到8%,我属于特别知名作者,出版社愿意给我9%的版税。
听完之后我很高兴,看起来我待遇很高嘛。
然后我算了一下,假定一本书按50元算,我可以收4.5元的版税。。。
额。
然后我问,那大概能卖多少册呢。
和我对接的编辑说,我们觉得卖两三万册是很容易的,您属于特别知名作者,我们愿意冒险给您申请5万册首印。
我拿起计算器摁了一下,让出版社都觉得“冒险”的理论完美极限,是20万多一点的版税。
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征收所得税,直接按稿酬计算,扣减20%。
算下来,大概是十几万收入的样子。
我突然明白现在为什么没人能通过写书赚钱了。
如果普通人需要花费半年一年的时间写一本书,然后再花半年一年的时间去走出版流程,中间配合审阅N次。
花费这么多时间的前提下,“特别知名作者”的理论完美状态下,预期收入是十几万。
那一般知名作者能有个几万就烧高香了吧。
普通作者能有个几百块就不错了吧。
怪不得很少见过靠出书变富的,无论是韩寒还是刘慈欣,出书给他们带来的都只是名气,最终变富靠的都是影视圈。
现阶段出书最大的作用,是拥有一个“作家”的标签,在传统社会认知里这个标签还是很有用的。
比如说,很多教授会出版一本书,以后就是某某学术专著的作者了。
比如说,很多企业老板会出版一本书,然后瞬间浑身就充满了书香气。
比如说,很多官员也会出版一本书,无论是填履历、评级,对外介绍什么的都瞬间高档很多。
简单的说,这些人出版是不需要收益的,只需要能有出书这个结果就可以了。
但这些人的文章质量都不够硬,因此只能自费出书。
价格也不贵,也就七八万块钱,有些时候出版社为了抢生意甚至5万也能给你办了。
从这方面说,虽然版税很低,但出版社好像也确实没有赚什么钱,如果出书扣掉成本之后能赚很多的话,也不必做这种事情。
但是对于我来说,我不需要名气,出书的光环加成对我来说也没有用。
不过在出版社编辑的“循循善诱”下,我还是做出了出书的决定。
人家说的很有道理啊,很多文章你写都写了,出版社又可以包办一切,你只需要配合下审稿就行了,为什么不做呢?
于是我同意了,然后就进入了定题材的过程。
大家都知道,我写作领域极为广泛,啥都写,时政、财经、历史、婚恋甚至育儿我都写,还有很多个人感想类的杂谈,每个领域都可以单独成书。
我所有的文章阅读量都是几十万,也就是至少几十万读者检阅过了,质量好坏看阅读和点赞就可以判定出来,非常容易筛选出精品好文章,因此我觉得整理成书非常简单。
但,事实和我想的不太一样。
首先就是政治类的文章,这个出版社直接不碰。
和是不是够红没有关系,而且直接一刀切的排除掉,给的理由是出版社没有鉴定此类文章的能力,哪怕有万分之一的风险都不愿意承受。
政治类都是敏感题材,虽然我的文章已经经历了微信各级审核员的阅读审核,几十万读者的阅读审核,乃至于各级主管部门的阅读审核,挂网上挂了一年多都没问题,但出版社也不碰。
我有很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能创造经济奇迹,而欧美和苏联都做不到的理论分析文章,都是我自己读理论著作结合过去20年事实想出来的,给国家理论建设添砖加瓦谈不上,当点沙子等建筑原材料,供人抛砖引玉我觉得勉强还是可以的,可惜就这么被直接排除掉了。
当然,也可以理解,出版社盈亏自负,出一本书成本很高,但利润很低,万一不让卖或者不好卖,对出版社而言损失很大,亏损的窟窿得好多本书才能补回来。
政治类书籍不仅风险较大,而且大概率不好卖,被出版社嫌弃完全可以理解。
然后就是时事类的,我这种文章比例最大,因为自媒体的本质还是媒体,写时事新闻是最符合读者需求的。
但出版社说,书籍没有时效性,出版耗时太久,不建议用时事类文章,希望用无时效性的文章来整编成书。
然后我说,那历史文可以啊,这个任何时候看都一样。
出版社又说了,只能是写国外历史的,国内历史的不行,因为害怕和政治沾边,尤其是建国建军时期的历史。
然后我瞅了一下我写的历史文,几乎都是国内的,还几乎都是建国建军时期的历史,从武昌起义写到抗美援朝。。。
虽然都经历了几十万人一年多的检阅,但是。。。
得嘞,还是出版社您自己选吧,您是最专业的,您觉得哪个最符合要求就选哪个。
最后,他们选了财经类。
我财经类的文章很多,他们排除了具备时效性的,在那些阐述基本经济原理和规律的文章里优中选优,把最值得长期收藏的部分放了进去。
楼市的规律,股市的规律,经济的规律,周期如何运转,财富如何传承,最近2年里我写过的类似这样阐述原理的文章全部编成了一本书。
我3年前做过几期经济类的知识付费视频,没公开过,这位出版社的编辑还把其中一部分转化成了文字版,做成了几篇文章放进去,说弄点不一样的,我也同意了,增加普及度也有好处。
这一切都搞好后,正式开始了出书的准备工作,我当时在留言区和大家说,已经在出书拉,估计几个月就好了。
然后,一等就是一年,其中送审过程花了大半年。
我头一次知道,书籍的送审过程居然需要这么久,真是开眼界了,怪不得出版社对题材的风险性有那么高的要求。
但是等书的实体印刷好,我拿到样书看了之后,被震惊了。
同样一篇文章,在手机上看和在纸质书上看,感觉完全不一样。
纸质书真不愧是人类吸收知识的第一神器,单纯从阅读体验来说完爆手机,读起来感觉吸收知识容易很多。
而且这个出版社也很给力,印刷的非常精美,拿到手里有一种很高档的感觉,相当好看。

看到真书后我突然觉得,早知道这样我出钱印书啊,历史类时事类都给一起出了,我对自己文章质量有信心,我不怕担这个风险,也免得耽误一年了。
很多行业,你不走上一遍试一试,还真不知道里面的门道。
所幸,结果还是很好的,出版社眼光非常刁钻,是真正的优中选优,我是放手让他们选,他们排版的,选的确实都是精品,排的也确实很好。
这本书非常具有长期收藏价值,里面讲述的很多原理是可以反复阅读并使用的,还有两三篇从我以前视频里转化出来的文章更具备价值,很多人可能从来没读过,放里面就当彩蛋了。
新书上市,出版社给了我这边粉丝原价6.8折的限时特殊优惠,挂在了当当官网上,点击下方小程序链接可以进行购买。
强烈建议大家都买一本,绝对物有所值,不仅外观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而且阅读纸质书体验感极佳,吸收知识实在是容易太多了。
其他种类的文章,我也催催出版社,早点整编成书。
希望我的文章,能永远伴随着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