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啊,上一期,我们一起学习了议论文积累论据的方法。对于论据来说,只有平时日积月累,考试才信手拈来。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议论文和记叙文在语言特色上的区别
阅读一篇记叙文的感觉和阅读一篇议论文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当阅读记叙文的时候,我们会为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为其中真的感情所打动。记叙文像一位会讲故事的老人,将生命中的故事娓娓道来,记叙文的语言充满生活的气息,饱含丰富的情感,总是能够触动我们最柔软的内心。
而议论文呢,就像一个据理力争的辩手,侃侃而谈,逻辑清晰。议论文的语言充满理性,准确而有力,总是能够把世间的真理传达出来。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议论文的三个语言特点,分别是:准确、简洁和生动。
准 确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在议论文中,准确首先体现在观点的正确上。我们在文章中表述出来的观点,必须是正确的,具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一个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那么就没有必要进行论证了。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除了保证观点本身的正确性,我们在写作考场作文的时候,还要保证这个观点切合题目,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立意切题”了。比如说,2019年陕西西安的作文题目是《做个诚实的人》,我们的观点就要与“诚实"紧密相关。无论是对于记叙文写作,还是对于议论文写作,切题都是最重要的。如果文章的观点不符合题意,那作文板块就只能要拿低分了。
准确还体现在论据的准确上。保证观点的正确之后,还要选择准确的论据。在考场或者平时的练习中,我们要使用真实的素材,不能自己编素材。而且,要把素材记清楚,事例论据把人名时和事件记清楚,道理论据要把整句名人名言一字不差地记下来,不能出现张冠李戴、混淆错误等问题。不然的话,就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准确"不严谨的印象,影响得分。
语言的准确性,是议论文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特点。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力求做到语言准确。而要做到语言准确也并不难,一是保证观点的正确性以及保证文章观点紧扣题意,二是保证论据的正确性。

简洁
议论文语言的简洁,主要体现在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上。为了使论点更有说服力,更能站得住腳,我们都不可避免会用上事例论据。当我们在运用事例论据的时候,要用最简洁的语言将这个事件进行概括和总结,而不能像记叙文一样,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力求详尽地描写出来。
议论文中对事件的叙述,是为证明论点而服务,所以要力求简洁,以两三句话进行概括就可以了。比如说,下面这段话援引了屈原、曹操和陶渊明的例子,将他们的事迹浓缩成简短凝练的句话,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简短有力,这就是议论文语言简洁性的突出例子: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所以,当我们在写作议论文的时候,要学会将人物的事迹进行提炼和概括,力求将其浓缩成两三句话,这样才能使得文章语言更加简洁。

生动
议论文主要以说理为主,但说理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道理说清楚。
比如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运用了一个简单贴切的比喻,不仅把复杂的君民关系阐述清楚了,而且化抽象为生动,语言非常形象。
在写记叙文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使用修辞手法来润色语言,使得文章更加优美。在议论文写作中,我们同样可以巧妙运用修辞手法,修饰语言,使得文章既具备议论文文体特有的理性和严谨,又拥有生动优美的文采。这样的文章,能称得上文理兼备。
比如说,2019年天津卷高考满分作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叙述玄奘的事例时,就运用了排比修辞,句式整饬,富有气势:
玄奘西行,辞别故地,曾翻过几座高山,过几道江河,穿过几次平原,踏过几片草地,史书没有记载,但处处都留下了他坚定的足迹。
这篇文章的中间部分,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理生动形象
”白日不到处,青春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新时代的我们,纵然渺小平凡就如苔花一般,也要担当起国家的责任,尽自己所能,做最大贡献。
我们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在确保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之外,还可以尽量使用上比喻、排比、反复、对偶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而不是一味干巴巴地说理,使得文章语言枯燥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