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有意思 ───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说白了就是,你不琢磨琢磨,你就白活了。
你是否在某个深夜想过:你为什么而活?你为谁而活?
听一听今天咱们要讲的故事,你可能就会明白了。
但是,历史是复杂的,智伯并不是完全的无德之辈,有人还愿意拼了命地为他报仇。
报仇的那个人,知道为何活,所以勇敢死。

书接上回,智伯被赵、魏、韩三家联合做掉,智族被灭,智地被分。
赵襄子最恨智伯,他把智伯的头颅拿来,漆过之后,用来喝酒。
都说拿脑袋当球踢,老赵更狠,拿脑袋当酒器。
这个野蛮的做法也开了一代先河,后世只有匈奴对月氏王、元朝对于宋理宗,有这样的野蛮待遇。
要说在桌子上放个头骨,天天对着你,赵襄子心真大啊。
这么不尊重死者,别人也没啥意见,毕竟后人都死绝了。
但是,有一个人,却立志要为智伯报仇。
他就是智伯的家臣——豫让。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史记·刺客列传》
豫让说出了流传后世的千古名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然后他隐姓埋名,装作受刑之人,跑到赵襄子的宫殿修厕所。
赵襄子去上厕所的时候,心里感觉到异样。(那时候的人心灵感应很强啊)
他让人去检查,果然抓获了豫让,发现他揣着一个小匕首,喊道:“我要代表智伯消灭你!”
左右说杀了吧,赵襄子却很大度,说:“智伯死了,这个人还愿意为他报仇,真义士也!我躲开他就行了。”
要知道,作为大领导,说这话的时候,其实是说给自己的下属听的。
潜台词就是:你们也都好好学学啊,你看这小子,多讲究。

赵襄子放了豫让,豫让却不想放弃赵襄子。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豫让为了报仇,对自己真下得了狠手。
他用漆涂在身上,长满了疮,吞下烧炭,把嗓子弄哑,蓬头垢面的在街上行乞。
这一套毁容手术弄得很彻底,妻子都不认识他了。
但是,一个朋友把他认出来了。(妻子不认识,朋友居然能认出来)
朋友哭着对他说:“以你的才能,你完全可以投靠赵襄子,他必然亲近你。你靠近之后,就可以为所欲为,报仇很容易啊。何必把自己搞得这么苦呢?”
豫让曰:“不可!既已委质为臣,而又求杀之,是二心也。凡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
豫让说:“不行!我要是投靠了他,就是他的臣子,臣子杀主子,是怀有二心。我所以用这么难的方式,就是让后世那些怀有二心的臣子感到羞愧。”
为旧主报仇是仁义,不以臣弑君也是仁义,哎,豫让当不了后世的黄盖啊。
其实,豫让的朋友为什么会给他这个建议呢?
因为就在60年前,有一件杀人案上了吴国的头版头条——要离刺庆忌。
要离就是先取得庆忌的信任,之后从背后偷袭,捅了庆忌一刀子。
当然要离也是狠人,取得信任的方式不是像黄盖一样挨鞭子,而是直接切断了半条胳膊。
庆忌倒是佩服要离是个勇士,在死前命令手下不要杀他,他说,一天不能死两个勇士啊。
但是要离自感有愧,也自刎身亡。
春秋战国时期,士族的气节比生命更重要,所以一些士人,动不动就抹脖子,跟不要钱似的,所以才会有晏子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说回豫让,他毁容之后,躲在一处桥下,伺机搞偷袭。
赵襄子的车队到了桥边,马惊,赵襄子说:“肯定还是豫让那小子,你搞偷袭,你玩不起,没有实力啊,你都不敢跟我正面对抗。”
他派人索拿,果然还是豫让。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精彩描述:
赵襄子说:“你曾经也跟从范氏、中行氏,智伯把他们都灭了,你也没为他们报仇;现在你作为智伯的家臣,智伯死了,你如此不依不饶呢?”
豫让说:“他们只以普通人待我,我便以普通人之礼报之。至于智伯,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
赵襄子非常感慨,惋惜地说:“唉呀妈呀,豫让!你舍命为智伯报仇,名已成了。我放过你一次,我也待你不薄了。我不会再放你。”(你这没事总续一条命然后跟我玩,我可玩不起)
豫让说:“我听说‘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之前你赦免我,天下都称赞您的贤德,今天我甘愿伏诛,但请求您的衣服拿给我,让我刺上几剑,算作报仇了,这样我也死而无恨。”
赵襄子也讲义气,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于是把衣服脱下来给了豫让。
豫让跳起来连刺三剑之后,喊道“我已经报了智伯的仇了”,然后自己抹脖子了。(这就是成语“斩衣三跃”)
豫让死的消息,让赵国的士人无不叹息落泪。
哎,这哥们,真爷们。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取义,是中国儒家所推崇的精神。
孟子还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简而言之,你不拿我当蒜,我不拿你当葱。
智伯以国士之礼待豫让,豫让以国士之礼报答智伯。
历史上不乏这样的士为知己者死,荆轲对燕太子丹,侯嬴对信陵君,聂政对严仲子……
清代诗人陈维崧路经邢州“豫让桥”时,写了一首《南乡子》:
秋色冷并刀,一派朔风卷怒涛。
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
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被司马光定性为有才无德的智伯,能够有豫让这样的知己,九泉之下也该瞑目了。
而豫让能够求仁得仁,也算是死得其所。
古代重义轻利,现代重利轻义。
如今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多的士为知己者死,倒是多了些女为悦己者容。
我们的一生可能都在取悦别人,一心利己。
这个时代,盛产“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说法来自北大钱理群教授的一段话:
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人生百年,终为灰土。
有的人忙着生,有的人忙着死。
就像那句话说的:“有的人二十岁就死了,八十岁才埋。”
人生短暂,应该做一点什么更有意义的事情,现代人不一定比古代人想得更明白。
我们在褒贬古人的时候,可能还不如那些古人。
上一回我们讲到,《即便你穿越回过去,你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
?很多朋友看到这句话,就觉得“人的命,天注定”,因此放弃了人生的努力。
我想说:即便你是博尔特,躺在起跑线上,也不能自动获得冠军。
认命是敬畏,奋斗即自由。
人生而为人,就要活得精彩,活出个人样来。
借用尼采的话:“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我想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知道如何精彩地生活。
人生是一条河,别虚度,别留恋,别白活,用自己的奋斗去改变大河的流向。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生活的真相是无常的命运,
但我们为什么依然热爱生活?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跳动的心。
1835年8月12日,一个年轻人在自己的中学毕业论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
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
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
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
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
面对我们的骨灰,
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这篇论文的题目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这个年轻人叫做卡尔·马克思。
想明白为何死,也就懂得如何生。
与诸君共勉。
豫让也算为智伯报仇了,智族的故事也就彻底结束了。三家分晋,历史正式进入了战国时代。
战国时代第一个崛起的,不是秦、齐、楚这些大国,而是三晋之一的魏国,魏国何以成为当时的战国第一强国呢?且听下回分解。
▽ 感谢关注转发,给我更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