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芳
在生活中,我们太多的父母总是各种抱怨,比如,说自己的孩子一点都不听话,让人不省心。
有的父母觉得只要孩子听话,就会感到很放心,所以总是喜欢跟孩子说:你要听话啊!但是很少会去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会“听话”的父母。

孩子为什么会让父母觉得“不听话”?
首先,家长不理解孩子。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世界与成人的理解是不同的。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孩子不听话,其实是因为我们不理解孩子的世界。
其次,家长不聆听孩子
“快写作业去!”“赶紧睡去,明天要上学!”“我现在还有事,明天说!”希望孩子像机器人一样按照自己编好的程序执行命令就好。
而最可怕的是,孩子也许很认真地想说一件事。这样的沟通只会让说话的人感到被忽视。次数多了,孩子就不再找你讲话了。
再次,家长的权威意识在作祟。
无论家长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经常向孩子提出听话要求,并总是要求孩子服从自己,那就是父母自己的权威意识在作祟,自己在孩子面前扮演了权威的角色。
最后,家长对事情的处理方法不得当。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要多一些正向的引导,少一些反向的批评,孩子的成就感建立起来了,自然就不会不听话了。
怎样做个听话的父母?
1、尊重,理解孩子
对于孩子的一些要求,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顺从孩子,只要他的要求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不过分,就应该尊重他,听他的话。
比如,带孩子出去玩,孩子正好遇到了同学,提出想多玩一会儿的要求,这时候家长就要理解孩子,答应让孩子跟同学多玩一会儿。这样等到离开的时候,孩子自然会很高兴地跟着家长离开。
2、做孩子的榜样
孩子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他幼小的身体里深藏着无限蓬勃的活力,他的心里总是存在着自己各种不一样的想法。他的想法需要被尊重,被理解。

比如你希望孩子多去看书,那么就不要一有时间就拿起手机来看,而是要一有时间就拿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那么孩子慢慢地也就会喜欢上读书。
3、给孩子立规矩
做听话的家长不是对孩子言听计从,对于孩子那些没有礼貌的发号施令,没完没了的交换条件,粗鲁无礼的话语,一句也不能听。
家长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有意识地树立一些规矩,比如吃饭的规矩:吃饭时要有固定的位置,不能随便离开餐桌;要在半个小时之内吃完,不然的话吃到一半儿也会被收走;吃饭时可以聊天,但嘴里有东西时不能说话等等。
当然,这个规则需要全家人遵守,这样孩子慢慢地也会跟着遵守。
4、平等对待孩子
孩子作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个体,他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如果孩子的行为表现得非常奇怪,那就要仔细地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千万不要喝止或者打骂。
因为孩子的每一个“非正常”表现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理由,常常是在唤起父母的关注。

比如,孩子自己偷偷到厨房洗碗槽倒腾,家长看到后喝止,但孩子坚决说“不”。几分钟后,孩子把碗摔破了,这时作为家长的你不能冲动发火,正确的做法是引导孩子跟你一起收拾现场。
你可以在事后问他为什么要在这倒腾,也许,他给你的答案是:只是想给你分担家务。在我们成为父母之前,应该做好心理准备,明白孩子教育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不要试图控制孩子。
要知道,想要有一个“听话”的好孩子,一定要记住,在孩子面前首先做个“听话”的家长。
【作者简介】
王芳,1980年生,小学教师,北京市海淀区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代表作品有《调皮的杨帅帅》。王芳熟悉当代少儿心理,善于根据儿童发展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其撰写的多篇教学论文获得北京市及多家教育机构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