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舞蹈理论家王景志
王景志,汉族,1946年1月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我区著名舞蹈理论家,国家一级艺术评论、研究员。艺术历程:学习舞蹈、表演舞蹈、研究舞蹈、书写舞蹈、讲授舞蹈。

1959年至1964年在内蒙古艺术学校学习舞蹈专业。1964年至1980年分配到内蒙古歌舞团任舞蹈演员,曾经扮演芭蕾舞剧《草原儿女》哥哥、《红色娘子军》小庞,舞蹈《送战马》《飞夺泸定桥》小战士等角色及其它群舞演出任务。


1980年调入内蒙古艺术研究所从事舞蹈理论研究工作,先后任舞蹈理论研究室主任,理论研究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内蒙古卷》常务副主编;《中华舞蹈志·内蒙古卷》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撰稿专家、编委;教育部人文科学研究项目《蒙古族传统民间舞蹈教学研究与实践》学科负责人和其它一些艺术科研项目。


撰写各种史论文章多篇,相继在国家核心期刊《舞蹈艺术》《舞蹈论丛》和人民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内蒙古日报等刊物上登载。荣获国家重点研究项目文艺集成志书编纂成果奖、社会科学奖和多项优秀论文奖。其中,《源远流长的内蒙古舞蹈文化》《蒙古族安代的究竟》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艺术“萨日纳”奖。


历任多届自治区舞蹈赛事评委;“萨日纳”艺术最高奖评委;内蒙古党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评委;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专家;内蒙古党委宣传部《文化艺术长廊计划》专家组成员,民族民间舞蹈课题组负责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多次应约赴北京、吉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和内蒙古多地进行学术讲座。广泛参与内蒙古民族舞蹈的实践活动,策划、扶植、指导舞剧、舞蹈多部。2010年赴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草原欢歌· 永恒之火》任艺术总监;2011年任内蒙古第八届草原文化节《五彩之光》艺术总监。


舞蹈理论专著《中国蒙古族舞蹈艺术论》于2009年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对古往今来由我国众多北方游牧民族共同创造,由蒙古民族秉承拓展的舞蹈艺术进行了全面的整合与阐释,填补了蒙古族舞蹈文化的历史空白。



(图文来源:内蒙古舞蹈家协会)